成品油供應“偏緊”
“這是中石化新任***傅成玉上臺后的頭個重要舉措,也是中石化履行社會責任——保障成品油供應的體現。”昨日,中國能源網**信息官韓曉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相比過去,這是不斷獲取壟斷利潤的中石化一個明顯的進步。”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認為,某種程度上,中石化此舉是為了對沖“天價酒單”事件給中石化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畢竟,以目前的國際油價計算,如繼續保持出口,中石化肯定獲益頗豐。”
而對于本次停止出口的原因,中石化官網4月19日發布的新聞稿說,“受中東局勢、日本大地震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國內成品油需求旺盛,資源不足矛盾逐步顯現,成品油保供壓力不斷加大。”
“目前確已出現成品油供應趨緊的苗頭。”昨日,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明顯的體現是,部分地區的柴油價批零倒掛的局面依舊存在,汽油批發價格也在節節攀升。”據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日前監測,國內批發市場上,“汽油價格基本處于批發到位價與*高零售限價之間,多地已暫停對民營加油站的批發。柴油價格一直處于‘批零同價’的狀態,山西、河南、湖北等地出現批零倒掛,國內各地均限量銷售。”
“國際油價不斷高企,這讓地方煉化企業的積極性愈發受挫。”林伯強認為,這是逼迫中石化停止對外成品油出口的重要原因。息旺能源監測顯示,“4月14日,山東地煉*新開工率大幅下滑至38.2%,比上期大幅下滑5.9%。一些地方煉油企業面臨虧損風險被迫關停裝置,進入停產大潮,開工率或將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持續上升。數據顯示,僅今年**季度,成品油消費量就高達5839萬噸,同比增長10.2%。此外,國家發改委日前提前預警夏季可能出現的“電荒”,這又或將加大**、三季度柴油的需求量。
定價機制陷“兩難”
據中石化相關人士去年5月對媒體透露的數據,2010年中石化成品油的出口量預計在1000萬噸左右。“如果全部扣除,就能更好地預防市場中出現‘油荒’。”廖凱舜說,“所以,中石化此舉的效果應該不錯。”
與此同時,中石化也在盡量保持生產速度。新華社援引中石化有關負責人的話稱,“中石化將繼續保持煉油裝置高負荷生產,調整產品結構,全力增產增供成品油。一季度煉油裝置負荷達101%。4月將繼續滿負荷組織生產,計劃安排出廠成品油1054萬噸,同比增加41萬噸。”
“雖然這些舉措暫時能緩解市場上的‘油荒’,但不能忽視的是,中石化的本次舉動再次凸顯出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已不能適應目前的市場形勢。”林伯強進一步表示,“因為按《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4月6日的成品油價上調如滿打滿算可上調千余元/噸,這就能避免市場出現嚴重的批零倒掛,或許中石化的相關舉措也不會執行。但在穩定物價的大形勢下,相關部門卻不可能足額調整。”
“所以,現在的機制已經愈發‘兩難’——不滿額上調,需要一定程度上犧牲企業的效益,防范市場出現成品油批發價預期;滿額調整,卻將在心理層面影響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林伯強說,這種情況下,不光要中石化充分發揮積極性,或許同樣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著手改革。